
9月12日,低调公测了一年的支付宝小程序正式上线。
在长达一年的公测期里,支付宝小程序一直在闭门打磨技术组件,只零星传出过和开发者小规模交流的消息。同一个时间区间,微信小程序培养的用户认知到了收割期,高歌猛进,以至于曾有人建议支付宝小程序事业部总经理管仲干脆在支付宝小程序的名字里回避“小程序”三个字。

“小程序是种开发语言,这叫法是面向开发者的,”管仲有点无奈地解释。
一位小程序开发者的观察是,此前一些开发者会认为小程序这个新物种是微信的专属。在阿拉丁的关于小程序的数据报告也显示,在7月底的时候,微信小程序的开发者也已经达到了150万。
就入场时机而言,微信小程序像是横在其他入局者面前的一座大山。微信带来的压力并不止是开发者规模层面,而是微信首先定义了小程序这个名词,从小程序上线到今日,小程序用完即走、社交裂变营销等等已经深入人心。
以至于当人们谈论小程序,谈论的就是微信小程序。随之,微信小程序社交属性的玩法,似乎也是小程序该有的玩法。于是当支付宝和百度小程序开始公测,人们想知道,支付宝和手机百度两个强工具属性的平台,是否是搭载一个“操作系统”的好载体?用户是否会在搜索和付款之外的时候,想起来通过它们接收其他服务?
这也引发了一个新的问题,用微信小程序的定位和逻辑去衡量其他小程序,真的合理吗?
“一味从微信的视角谈这个问题,谈起来就很别扭,支付宝该做的是抓住自己的特点。”根据管仲的叙述,小程序之于支付宝是让后者从支付工具走向场景平台的技术载体,至于它连接的场景,则是一切跟钱相关的服务。
这个定位从支付宝的商业属性衍生而来,换句话说,支付宝小程序并不打算庞大到成为连接一切的操作系统。它讲的故事,也不是手机上只保留一个支付宝 App 就足够了。
小程序平台未必会一家独大。越来越多的开发者发现,不同属性的平台都有契合自己的一批垂类,但没有一家的基因是契合一切的万金油。
齐车大圣围绕 4S 店做了一系列提供看车、保养、挪车服务的小程序,根据 BAT 三个小程序平台的属性,这家公司把这批小程序差异化的投放和运营。
“拿缴违章费这个单点来说,用户的习惯是在百度里搜索查违章,或者在支付宝缴费,但这个功能并不具备社交传播的可能性,”齐车大圣杨铠宁的观点是,三家小程序原本就是依托于各自的生态成长起来的工具体系,开发者应该根据自己产品的属性去匹配平台的特性。
某种程度上,在流量稀缺的当下,小程序的能力在短期内被高估了。但长期,特别在串联线上线下的流量和用户数据上,小程序将表现出足够的价值。
在蚂蚁开放日上,管仲公布了支付宝小程序公测一年的成绩单:超过 2 万个小程序入驻支付宝小程序平台;小程序平均 7 日留存率为 29% ,其中车后市场等几个类目平均成交转化率超过 15% ;支付宝小程序平台日活 1.2 亿,活跃用户数突破 3 亿。